2013年1月26日,缅甸北部依瑞丽江旁的莫洛村,一座不起眼的寺庙中,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时刻。这里股票配资论坛网站,聚集了大量的民众,气氛庄严肃穆。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的儿子——戴澄东,跪在了纪念塔前。纪念塔的碑文上镌刻着感人至深的话语:“在抗击日寇法西斯血战中牺牲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第二百师将士们永垂不朽。”
这座纪念塔由中国民间人士自发筹建,历时两年终于竣工。戴澄东和其他几位200师远征军后代亲自赶赴缅甸,共同见证了这座纪念塔的落成。而最令所有人感到悲伤的是,当年200师在进入缅甸时,全师约9000名战士,而最终生还的只有四五千人。但令人痛心的是,尽管经过几年的努力,戴澄东和同伴们在寻找相关资料时,仅能确认50名烈士的名字。那些为国捐躯的无名英烈,至今没有留下任何具体的纪念,甚至连一个名字也未能得以铭刻。
为了让更多烈士的名字得以流传,纪念塔的基座一侧,刻上了这50位将士的名字和籍贯,然而留下了一大片空白。戴澄东感慨万千,红着眼睛说:“如果有更多烈士的名字找到了,今后我们会将其刻在这上面。”
展开剩余78%这座纪念塔的建设源于两年前的一次缅甸之行。2011年,时任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的吴先斌陪同戴澄东前往缅甸,原本是为寻找戴安澜将军的牺牲地。然而,沿途的经历深深触动了他们,让他们萌生了筹建一座纪念塔的念头。此行中,他们曾见到过一个由200师后代自己修建的简易纪念碑。那只是一个用水泥柱做成的碑,简陋而朴素,字迹上只写着“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八个字。后来,这座碑被迁移到了一个仓库广场上。
为了让这段历史不被遗忘,让后代和缅甸人民铭记这群英勇的中国远征军战士,吴先斌拿出了18万,戴家人也积极捐助,此外还发动了企业家和朋友们的支持。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纪念塔终于顺利完工。这座纪念塔不仅是中国民间力量的象征,也推动了在缅甸各地更多纪念设施的落成。
然而,缅甸历史上对中国远征军纪念设施的破坏是不可忽视的。早在上世纪60年代,由于各种原因,缅甸政府曾大规模拆毁中国远征军的墓地和纪念碑。尤其是密支那的远征军墓地,几乎被彻底摧毁。进入80年代后,缅甸政府以发展经济为名,继续拆除中国远征军的纪念设施。对此,华人社群和中国国内民众表示强烈反对,而中国政府也多次提出抗议。
尽管如此,缅甸的态度在近年来有所变化。2023年,密支那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纪念设施终于完工并开放。中国有关部门也开始加强对这些纪念设施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这些烈士是人民的英雄,他们为国捐躯,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历史中,无数烈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我们无法忘记他们的英勇。正因为如此,发展和保护烈士陵园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而遗憾的是,中国远征军的纪念设施曾在缅甸遭遇严重破坏,与此同时,英美远征军的墓地却受到了缅甸政府的悉心保护。甚至,缅甸政府还为英美烈士陵园专门划拨了专项资金,用于其维护与管理。
这一差异对待令人愤慨,但我们并非否定对英美远征军烈士陵园的保护,问题在于,缅甸政府的做法显得极为不公平。尤其是在缅甸保卫战期间,英美盟军并未履行对中国的承诺,未能提供预期的空中支援,导致中国远征军承受了更加惨重的损失。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迅速推进至缅甸,威胁着滇缅公路——抗战期间中国唯一的一条生命线。面对这一危机,中英两国结成了军事同盟,共同保卫缅甸。从1942年起,约10万中国远征军陆续进入缅甸作战。戴安澜将军率领200师参与了缅甸的第一场大战——同古战役。尽管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200师的战士们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与日军激战12个昼夜,虽然最后弹尽粮绝,撤离战斗,但这一战为同盟军的战略部署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战后,日本方面对中国远征军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自南进以来,最强劲的敌人是中国兵。”中国远征军在多次战斗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战斗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敬。然而,这一切的代价是巨大的,尤其是在英美盟军未能履行空中支援承诺后,远征军的伤亡惨重。
英军曾向蒋介石承诺将在缅甸战场投入324架飞机,但实际情况却是,英军在北非战场的压力使其无法按时支援缅甸战场。原定用于缅甸的空军和重型装备,转而支援北非战役。美国空军也在1942年转移至地中海,导致中国远征军没有空中支援,孤军作战,最终导致惨痛失败。
尽管如此,缅甸战役的失败并不能仅仅归咎于空中支援的缺失。更深层的原因是作战指挥和战略部署上的重大失误,特别是美军司令史迪威的一味冒进,以及战略执行的草率,使得中国远征军的作战变得更加艰难。
这场失败的悲壮股票配资论坛网站,也让人深刻反思战争中的种种无奈与牺牲。
发布于:天津市金御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